科创板年内出现第二家IPO被否企业。
5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发布《上市审核委员会2023年第34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因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必驰”)首发上会未获得通过。
(资料图片)
招股书资料显示,思必驰是一家提供人机对话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对话式人机交互中台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围绕“云+芯”进行布局,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实现普适的智能人机信息交互。
思必驰成立于2007年,是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老兵。然而资本市场之路,却并不顺。IPO前,不仅前三大外部股东均减持思必驰,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基于通用语言大模型的生成式AI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之后,思必驰受限于研发投入,公司短期内仍会以场景化的中等规模大模型为主。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IPO通过率较高。Wind数据显示,若不考虑取消审核、暂缓表决情况,2022年科创板IPO通过率为100%,未有企业被否。思必驰成为科创板2022年至今,第二家IPO被否的企业。
持续追问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澎湃新闻梳理上交所官网公告发现,在思必驰上会前,共经历了三轮问询,包括现场问询在内,监管部门的问题,始终围绕着思必驰的持续经营能力持续追问。
根据披露,上交所第一轮问询问题,涉及20余个方面,包括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追问、进一步压实对未来是否可实现盈利的前瞻性信息的披露、股东减持、控制权的稳定、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的具体依据、预计实现盈利的方式,盈利模式的可实现性、五大客户变动大等等。
第二轮问询问题,涉及14个方面,包括对实控人的认定;与相关竞品相比是否有竞争优势;预测的未来年度营业收入及复合增长率是否合理、审慎,是否具备实现的基础,以及在持续亏损情况下,发行人预计将采取何种措施保证公司的持续经营;对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是否谨慎客观等。
第三轮问询仅有一个问题,即继续追问对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是否谨慎客观,要求思必驰说明相关营收增长预测是否合理、谨慎,发行人是否有清晰的业务定位和盈利模式,以及扭亏为盈的测算依据及合理性,审慎论证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可行性。
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的主要问题包括:一,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二,进一步说明公司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3月,年内科创板第一家IPO被否的企业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美科技”),同样被“拷问”过其持续经营能力。发审委要求其说明商业模式是否稳定、盈利预测是否可实现,盈利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是否谨慎、客观。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IPO企业被否率并不高。
Wind数据显示,2022年,科创板共有130家企业上会,除1家企业取消审核、7家企业暂缓表决外,其他企业均获得通过,未有上会企业被否。2023年以来,共有22家企业上会,除3家企业取消审核,4家企业暂缓表决外,仅有两家企业被否。而思必驰是继太美科技后,今年科创板第二家IPO被否的企业。
前五大客户波动性较大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思必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37亿元、3.07亿元和4.2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0亿元、-2.98亿元和-2.64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6.73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
2019年、2020年、2021年,思必驰报告期各期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29.15%、26.86%、18.72%,不仅客户集中度不高,且前五名客户波动较大。
具体来看,思必驰业务分为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三大板块。
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前6个月,前五大客户共涉及20个席位,小鹏集团、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讯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现两次外,其余15席的前五大客户,均只出现一次,不存在重叠情况。
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20个席位中,仅上海汽车集团出现2次,其余前五大客户均未有重叠。
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20个席位中,OPPO出现了4次、中国移动、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海信集团、苏州保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了2次,其余8个席位均未有重叠。
思必驰表示,公司报告期各期的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主要原因系公司快速发展,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及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的业务规模逐年扩大,下游应用领域不断丰富,新进客户产生了较大销售收入;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定制开发服务的部分下游客户的采购基于项目建设需求,表现出单个项目金额较大,且存在特定功能一次性需求的特征。
此外,思必驰还表示,公司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符合行业惯例。如云从科技,北京汇志凌云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2019、2020与2021年度前五大客户,此外不存在前五大客户重叠情况。而虹软科技,除三星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的前五大客户;华为为2017年度、2018年度的前五大客户;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2016年度、2017年度的前五大客户外,此外不存在前五大客户重叠的情况。
前三大股东已减持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思必驰IPO前,该公司三大外部股东选择在同一时间进行了减持。
根据招股书披露,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头部企业,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网络”)在2015年11月首次入股思必驰,并在2016年9月进行增持。阿里网络两次投资额为2.2亿元,投资后,阿里网络持股23.00%,成为思必驰第一大股东。
然而在上市前夕,阿里网络从2020年开始,进行了两次减持,减持金额为1.19亿元,持股比例降至13.2197%。
2020年,阿里网络减持的前后,正值阿里云开始推广自身的智能语音语义产品。除阿里网络持股比例大幅下降外,思必驰对阿里系企业的销售金额、采购金额也出现下降。
澎湃新闻注意到,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是公司2017年第四大客户、2018年第一大客户、2019年第一大客户,交易金额分别为205.66万元、1595.89万元、1009.43万元,交易占比分别为4.16%、22.66%、8.80%。2020年浙江天猫与公司交易总金额仅为63.21万元。
此外,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思必驰向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采购计算资源主要用于研发活动,采购金额分别为1049.21万元、797.34万元、792.96万元和415.02万元。不过,思必驰表示,向阿里云采购计算资源和云服务属于正常的商业合作,相关采购金额减少具有商业合理性,与阿里网络减持发行人股份无关。
发行前,思必驰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共6位,分别为:达孜积慧、阿里网络、高始兴、俞凯、启迪创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启迪创新”)以及苏州联想之星天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苏州联想之星”)。阿里网络、启迪创新、苏州联想之星为思必驰前三大外部股东。
无独有偶,苏州联想之星、启迪创新在2020年与阿里网络一并转让了股权。苏州联想之星两次转让后,持股比例从8.1341%降至5.2149%,启迪创新的持股比例从8.7378%降至5.7485%。
2017年2月,双方通过商务谈判建立合作关系,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向发行人采购消费电子方案,2019年,联想为思必驰的第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为27.27万元,后续不再是前五大客户。思必驰解释道,报告期内持续与公司合作,2020年其采购金额与2019年持平,但因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导致其未进入当期前五大客户。
思必驰表示,苏州联想之星仅为发行人的财务投资者,无业务上的安排或利益输送关系。苏州联想之星减持发行人股权的主要原因系苏州联想之星因基金退出策略考虑,希望减持部分发行人股权以获得收益。
(责任编辑:朱赫)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