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兴工业组织形态,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改造产业系统,以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梯级利用;通过建立产业系统的“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网络,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等资源的最优利用,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它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形态。
【资料图】
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生产群落,企业之间通过对能源、水、材料等环境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合作,促进环境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多赢。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目标是在最小化参与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经济绩效。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模式与投资预测报告》显示:
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模式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前景预测
当前,循环经济工业园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广西、广东、安徽、天津、江苏、山东、河南等地都相继进行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和实施,并且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这些园区的建设根据所在地的工业特点,结合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的理论,形成了具有各个园区特色的产业类型和发展模式。实现了各类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缓解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难问题,对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要充分调查和找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并以此作为园区建设的核心,产业链构建的出发点,将各种类别的固废产业相互链接,构成循环经济网络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推进新建、搬迁企业和项目园区化、集聚化发展,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产业间的循环链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减少碳排放压力较大。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循环经济涉及各行各业,在一些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将对碳达峰碳中和发挥更显著的作用。例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潜力十分巨大,除此之外,大宗固废(如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等)的能源化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再制造等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现代循环经济一共有四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工业园区模式、杜邦模式、循环型社会模式、回收再利用体系。
工业园区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将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关系,让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能源。
杜邦模式。该模式又叫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它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间的物料循环,延长产业链,减少物料、能源的使用量,减少有毒物质排放,在最大限度上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典型代表是杜邦公司。
循环型社会模式。代表国家是日本,它建设循环型社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推动构建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要问题就是资源再利用;三是要求国民改变观念,将垃圾看作有用资源。
回收再利用体系。代表是德国DSD,它是专门组织回收处开立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它提出的“绿点”计划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付出代价。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预计到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各类生物质废弃物发电量约为2200亿千瓦时,与利用化石能源相比,将减少碳排放约1.8亿吨/年;仅对比生产环节,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9亿吨。
当下,国家已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相关产业增长潜力巨大,大有可为,有望成为助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本报告对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在总结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循环经济产业园行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模式与投资预测报告》。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